州住房城乡建设局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来源: 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 2021-11-30 11:48

(一)农村住房保障方面。一是持续巩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农村现有安全住房73万户(其中,已实施危房改造的有63万户、未改造经鉴定为安全住房的有10万户),按照农房建筑设计寿命,建筑结构一般是50年寿命,按照每年折旧2%计算,全州“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危房1.46万户。健全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新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实现“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目标。二是逐步提升农村住房安全保障质量。我们进入全面小康、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时候,也要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农村消防安全、清洁能源、节能保温、房屋抗震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的居住环境,使他们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危改长效机制。按照脱贫攻坚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监管、不摘帮扶的“四个不摘要求”建立支持新增危房户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和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长效机制,开展动态筛查排查,对因灾等造成房屋受损或新增 4 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未保障的,及时查缺补漏,发现一户、解决一户,切实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二是建立危改专项补助机制。黔东南州木质房屋占比大,由于木质房屋抵御大风、暴雨、冰雹、凝冻等极端天气能力不高,易导致木质维护构件、承重构件、瓦屋面发生损坏,造成农户房屋出现透风漏雨、甚至返危的情况,整治量大,仍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人力进行改造整治,因地方财政困难,建议中央、省持续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力度。三是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和管理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有步骤分年度开展培训,确保每个行政村建筑工匠都能满足农村建房需求,并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建筑工匠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和公示制度,及时公布有质量安全不良记录工匠“黑名单”,提高农村住房建设施工人员能力素质。

(二)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一是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2021年改造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精神,抢抓政策机遇,摸清既有城镇老旧小区底数,谋划好改造项目,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多争取2021年计划改造任务。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指导各县市坚持“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统筹推进,对不同管理主体的老旧小区按照“一区一策、一楼一策”的方式科学制定改造方案。三是积极储备项目,多途径争取改造资金。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将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提前准备好项目前期建设资料,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新增中央投资等资金支持,确保项目落地。四是抓好试点带动。在全州范围内甄选出2-3个小区进行试点打造积极申请省级补助资金,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五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完善小区后续管理。督促各县市在改造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规约,共同巩固改造成果。

(三)安居工程方面。加强与省住建厅汇报,实时掌握2020年棚改专项债券申报情况,指导和帮助县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最大努力纳入项目库。积极协助县市完善转型融资要件,争取更多融资授信和资金发放。鼓励县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往年度棚改存量项目的推进,建立台账管理,研判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扎实推动项目实施。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拓宽住房保障覆盖面,让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群体“应保尽保”,实现住有所居。努力探索保障房小区的后续管理工作,打造真正的和谐小区、幸福小区。

(四)房地产方面。一是坚持“房住不炒”,促进全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1年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动摇,按照“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原则,落实县市政府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全国住建工作会议明确“坚持‘稳’字当头,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平稳有效推进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2021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320万平方米,促进全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全州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分析调控。积极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指导商品房库存消化期低较低的黎平、榕江、天柱、锦屏等4个县有序供应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供应节奏,满足商品住房消费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三是加强项目建设跟踪服务指导工作。建议各县市统筹发改、自然资源、统计、住建等部分组建房开项目服务工作专班,加强项目跟踪服务指导工作力度,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凯里市要加快完成城市规划调整,尽快完善新建项目前期手续。

(五)工程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加强宣传指导督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认识,按照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要求,履行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形成合力;加大对各县(市)政府严格落实区域综合评估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协作,大力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积极向财政部门申请经费预算,开展好指导检查、业务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二推行电子审批、建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电子签章支撑网上申报材料、电子证照支撑本地证照复用、中介服务网上服务大厅支撑中介成果复用,推行“一次不用跑”的网上审批新模式;压缩城建档案验收时限,规范城建档案管理,建议全州统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三是规范市政管网。成立管网协调办公室统筹协调配套公用基础设施管线建设、接入管理工作,对管线建设服务实现集中统筹协调;探索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立三维城市空间模型和城市信息的有机综合体,将市政公用服务纳入工改系统,实施监督管理。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工改宣传力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在增强业主获得感的同时,引导业主“打包”并联办理,切实节约业主时间成本和建设成本。

(六)建筑业发展方面。一是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积极向省直相关部门申请承接项目,对于由省级层面实施的大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项目,努力争取部分专业承包工程由本地建筑施工企业承建。通过加大对本地施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全州建筑业总产值及税收留在本地,确保建筑业产值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培育建筑市场主体。到2022年底,各县(市)至少具备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2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1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1家;每个县至少培育1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三是加强建筑人才培养力度。到2022年底,全州建筑企业新增培养一、二级建造师800人,高级工程师120人,工程师1200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1000人,建筑劳务技工1200人,传统建筑工匠500名,优秀建筑项目经理100名,优秀建筑企业家10名。每年至少新增500名建筑工人通过培训取得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岗位证书。四是继续实行包保工作制度。科学制定可操作的服务方案,用实际行动服务企业。成立由州住建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建筑业领导为副组长、建筑市场管理科全体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实行干部包县市包企业服务。建筑市场管理科4名同志分别负责包保4个县市,于四季度对全州16个县市的建筑业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并对每个企业点对点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将对凯里市和重点企业的指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七)垃圾治理方面。围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建设。一是督促指导凯里、丹寨、麻江、黄平等7个县市按照签订协议,按时支付凯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服务费用,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二是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督促三穗县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力争在2021年3月底前实现投产运行;督促黎平县加快推进南部片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实现2022年9月底前建成投运目标。三是督促指导凯里市加快飞灰处置应急填埋场和餐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场项目建设,力争2021年建成投运。四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工作,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提升我州垃圾设施处理能力,确保“十四五”期末全面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五是督促指导各县市按照省州检查反馈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问题,结合自查发现问题,积极制定问题整改方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问题整改工作,同时,督促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填埋场运营监管工作,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整改,确保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营。

(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充分用好用足政府专项债券和上级专项资金等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指导各县市围绕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十四五”规划,挖掘筹备一批潜力大、资金足项目充实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库,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加快实施。三是围绕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1年开工建设城镇燃气管道60公里,新增建成社会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全州城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120亿元以上。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城镇公共停车位1.2万个,基本解决好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力争实现所有县市开通管道燃气。四是督促指导各县市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新区和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标准实施建设,“十四五”期末,全州新建建成区3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九)传统村落方面。一是做好省级示范村中期绩效评估。督促2019年、2020年共7个省级示范村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示范带动村落产业发展“造血”能力,真正让群众享受示范带来的好处和成果,让传统村落美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同时指导做好省级对示范村开展中期绩效评估工作,力争评估排名前列获得绩效奖励资金。二是做好传统村落示范州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部委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指示要求,按照制定的示范州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开展好整体策划、项目设计及部分项目建设,力争通过一年建设打造,使我州传统村落面貌焕然一新,开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十)园林绿化方面。加强城镇公园绿地、绿廊、绿道建设,梯次推进园林城市、园林城镇创建,扩大城市生态空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设成区绿地率得到有效提高,努力提升城镇生态环境。

黔东南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