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实施数字乡村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黔东南州积极推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为传统村落搭建“数字化未来”。截至目前,我州共有31个村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占贵州省49个入馆村落的63.27%;110个村入驻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占全省329个入馆村落的33.43%,入馆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计划新增上线展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村落98个。
一是建立“数字化档案”,传承村落记忆。探索运用数字化信息获取技术手段,系统的采集村落数据,将传统村落村落概况、自然地理、选址格局、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生产生活、民俗文化、村志族谱、交通导览九方面以图文资源、VR全景、视频音频、全景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和传承。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信息数据归档入库到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平台上线开通并面向公众开放,实现群众不出门,在线“游”古村,进一步展示我州传统村落村容风貌、传统建筑、传统习俗独特魅力,凸显全州整体的文化特色和地域价值,促进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是挖掘文化底蕴,激发乡村活力。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乡愁的重要载体。通过积极发展“互联网+村落资源”,全面挖掘梳理和数字化展现传统村落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以文化振兴激发村落内生动力。采用数字化技术集中展现推广村落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实现实体保护与数字保护并行,推动多种形式的保护模式,使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将得到永久保存和开发利用,为乡村旅游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优质旅游资源,让村民实实在在获益,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实现“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三是强化成效宣传,倡扬美德新风。为全面生动展示我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取得的丰硕成果,突出黔东南州全力推进创建全国传统村落示范州工作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思路,委托专业团队拍摄制作完成一集以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宣传片、一本以黔东南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主要内容的画册、一集以黔东南州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示范州为主要内容的电视专题。开展“黔东南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村落志丛书”编纂工作,首期编纂完成《岜沙村志》《巨洞村志》《洞脚村志》《报京村志》《地良村志》《瑶白摆古志》6部传统村落志,在全国率先出版传统村落志。2024年,以县为单位继续开展传统村落志编撰工作,目前415个传统村落志已完成编审获得书号后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