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黎平县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和宝贝。近年来,黎平县积极贯彻中央、省、州部署,念好“引、整、建、兴”四字诀,大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98个,是全省拥有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县。
一、念好“引”字诀,有效引领推进村落保护制度化。编制完成了98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发展规划,注重村庄分类引导和特色塑造,对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进行标识,加大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制定《黎平县传统村落村民建房建筑图集》和《传统村落建房“三要十不准四到场”制度》,切实将村寨建设与保护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建立98个传统村落“一村一档”,对村寨自然环境要素、传统公共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记录并加以保护。
二、念好“整”字诀,有效提升传统村落风貌整治。结合“两违”整治工作,加强对传统村落风貌开展日常巡查,对传统村落风貌破坏行为坚决做到早发现、早制止,目前,累计完成整治传统村落乱搭乱建问题499个、“蓝帽子”2012户。同时结合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扎实推进传统村落污水垃圾治理、水源保护、传统公共建筑修整、一事一议等项目的实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念好“建”字诀,有效推进传统村落项目建设。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共投入资金约5.2亿元围绕肇兴侗寨基础设施建设、古民居保护与整治等方面进行保护性开发,顺利实现景区封闭营运。同时加强与州交旅集团公司等深度合作,打造肇兴、四寨和黄岗三个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示范村,村寨人居环境、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四、念好“兴”字诀,有效释放传统村落的发展活力。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打造以肇兴侗寨为核心,辐射沿线周边其他32个传统村落的精品旅游线路,先后推出了四寨侗寨(旅游企业带动发展模式)、黄岗侗寨(社区互助管理发展模式)、铜关侗寨(互联网+乡村发展模式)、洋洞侗寨(牛耕部落+有机小镇发展模式)等乡村旅游新样板。通过推行“生态+”等模式,实现了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培育了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中草药、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生态渔业、生态家禽等特色农业,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农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