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搜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部门动态

黔东南州加快产业升级 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为进一步促进我州建筑业发展和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73号)相关规定,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作出应有贡献。

一、深化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

(一)优化资质资格管理,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根据省政府关于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相关要求,省住建厅下放权限内建筑业企业及个人资质资格事项我州已全部承接,全面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压缩审批时限,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时限全部压缩50%;简化资质标准指标,明确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使用投标保证保险、合同履约保证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和建设工程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证保险,充分发挥社会信用、工程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指导贵州中建伟业等龙头骨干企业升级。2017年,全州新增建筑业资质企业13家,建筑业资质企业累计达187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15家,专业承包55家,劳务企业18家)。扶持贵州中建伟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升级为特级企业、黔东南州大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升级为一级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60.87亿元,同比增长43.7%,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5%。

(二)完善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一是全面实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投标。根据省住建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建建通﹝2018﹞53号),全面推行非国有资金投资工程和所有民间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2017版)》规定,全部纳入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全面实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标投标,2017年通过电子化招标项目950宗;二是积极推行网上异地评标。2017年,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全省市州公共资源中心唯一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发起地,与全国其他4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完成远程异地评标18宗。三是推广建筑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在招投标上给予信用加分制度。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与工程施工,助力增收脱贫为核心,鼓励施工企业使用建档立卡劳动力。明确黔东南州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将投标人响应“在劳务用工中优先使用当地或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承诺”作为得分审查条件,并在评标标准和办法中的企业信用评分项单列5分的承诺用工分值。使用30人以上的,得5分,使用20人以上的得3分,使用10人以上的得2分。

二、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

(一)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积极组织我州具有甲级及以上的二项或多项资质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申报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通过企业申请,我州进行初审,贵州正航建设咨询有限公司申报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企业,凯里市炉山镇民族文化复兴创意园项目申报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批试点项目。

(二)促进工程监理行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建设工程承包人在建设工程合同签订时提交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已经生效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合同,视同已经提交工程质量保证金。

三、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一)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新开工项目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时五方责任主体签订质量终身承诺书,项目竣工验收时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工程质量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活动。2017年,全州建筑工程新开工项目192个,签订质量终身承诺书192份,签订率100%;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10个,设置永久性标牌110个,设置率达100%,创建质量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获贵州省黄果树杯优质工程项目1个。

(二)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按照“突出一条主线、推行两个评估、强化三个抓手、开展四个全面、加强五个培训”的工作措施,强化建筑施工安全有效监管。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即以狠抓企业主体责任为主线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参建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抓企业”为手段,实现“企业抓”为目的。二是推行两个评估。即责任主体对项目开工前的质量安全评估和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评估,确保安全管理贯穿建设始终。三是强化三个抓手。即以创安全文明样板工地、创优质工程、创优秀企业和优秀项目经理为抓手,以样板引路,促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四是开展四个全面。即全面推进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全面推进劳务用工实名化、全面推进房屋建筑工程绿色化,促进建筑施工实现信息化、新型化。五是加强五个培训。即通过开展企业培训、监管人员培训、现场观摩培训、技能工培训、违规操作强制提升培训五方面培训,全面提升建设安全监管水平。2017年,全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观摩会8次,通过标准化考核企业63家,通过标准化考核项目30个,创建贵州省安优工程16个。

全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形势相对平稳、持续向好,未发生局部或整体房屋质量安全事故,为全州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注册人员的培养。积极组织黔东南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报考国家一、二级建造师考试,并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考试过关率;二是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确保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物质条件,加强建筑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确保引进高级人才在黔东南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引领黔东南建筑行业现代施工管理技术蒸蒸日上;四是加强对黔东南传统木工等民间能工巧匠的培养,确保黔东南明间流传的一些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展现黔东南苗侗建筑特色。2017年,二级建造师考试合格人数864人,培训“三类人员”2423人,“八大员”考试合格303名;培训“特种工”503人次。

五、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结合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现代木结构为主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强对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加大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企业的扶持。2017年,全州装配式现代木结构年生产能力达到4000套,完成木结构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约3.88亿元,扶持贵州凯欣承建的从江洛贯大健康产业项目获得全国现代木结构试点项目,剑河园方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全国第一批装配式结构产业基地。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筑业人才缺乏。一是我州持有一、二级建造师证书的人数偏少,影响市场主体培育和建设项目管理;二是建筑工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安全生产及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三是我州建筑工程类高级设计施工管理人才资源匮乏,示范带头作用不强,传统的黔东南苗侗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不充分不彻底;四是建筑施工能工巧匠偏少,打造精品优质工程难度较大。

(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发展受制约。一是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企业的资质受限制,目前仅有生产资质,而没有相关的安装资质,导致企业无法参与建筑项目的投标,从而制约装配式木结构企业的发展;二是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标准体系有待完善,虽然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企业内部标准、图集基本齐全,不影响当前推广装配式建筑,但针对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适应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管和竣工验收等管理模式还未建立完善;三是集成化程度不够,人才队伍缺乏,装配程度、构件集成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没有达到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程度,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也有待健全,专业培训力度不足,各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三)根据现行的施工许可证管理等法律法规,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要求的要件内容较多,并且多是因为国土、规划等其他部门审批的前置要件未获得导致施工许可证办理难,且住建部门对未批先建建筑执法难度大。

(四)工程总承包相关招投标、施工许可等制度不完善,处理EPC工程总承包方面的招标投诉无相关的法律支撑。

七、工作建议

(一)加大建筑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建筑、勘察设计、建造、监理、造价、咨询等注册人员的培训力度,简化注册流程;加大对能工巧匠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传承传统工艺;加大装配式建筑各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检验规范、标准图集等,加大装配式木结构建筑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装配式建筑安装资质标准。

(三)建议适当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许可证办理建议只保留施工图审查和质量、安全备案要件,由其他部门审批的前置要件由所审批的部门把关、执法。

(四)建立完善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招标投标等配套管理制度,出台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规范工程总承包计量和计价活动。